丁峰的博客 Free is a matter of liberty, not price.

12/16/2006

有道(yodao)的博客档案

Filed under: 个人,所有帖子,本站 — Ding Feng @ 7:20 pm

“有道”博客搜索的博客档案真有意思,以下是查我自己的Blog的结果:

平均发文间隔:4天

平均发文间隔:4天

习惯发文时刻:23点 22点 14点

习惯发文时刻:23点 22点 14点

习惯发文星期:周日 周六 周一

习惯发文星期:周日 周六 周一

发表文章长度:最长13790字, 最短471字, 平均3655字

发表文章长度:最长13790字, 最短471字, 平均3655字

评语很搞笑,恶搞了一把 林忆莲的《夜太黑》的歌词

告别白昼的灰,夜色轻轻包围,这世界正如你想要的那么黑。如果文章看来颓废,他只是累;要是谁留言表示反对,别理会;夜太黑,博主把沙发垒成堆……根据统计,博主习惯在周末发文。到底是周末才有时间回顾一周的故事,还是在周末才有惊喜和变化值得记录?仔细读读他(她)的博客就会知道。一句话,博主很能写!现在就把博主的博客文章全部集结起来,联系出版社准备发行《祥林嫂后传》吧。虽然只是隔三差五的发表博客,但在彷佛不经意的遥控器换台中,却总能看到博主的近日行踪。

看了这评语才知道原来我可以去出版《祥林嫂后传》:
也是,居然最长写了一万三千字,平均都有3600字,55%是2000字以上的长篇。
貌似偶是传说中的话痨?!

八卦一下,用”有道”去查查几个朋友的博客先。

用”有道”查了mvm的技术博客的结果是:

习惯发文时刻:0点 1点 7点
习惯发文星期:周三 周四 周二
发表文章长度:最长5763字, 最短136字, 平均2544字

用”有道”查了Zhang Ling的博客的结果是:

平均发文间隔:1天 最近更新时间:昨天
习惯发文时刻:22点 23点 21点
习惯发文星期:周六 周二 周日
发表文章长度:最长3662字, 最短147字, 平均1055字

对 Zhang Ling 的评语也是很搞笑:
要是去年,博主就是著名的网络写手了。可惜现在人人皆博,这算不得什么厉害啦。除了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和李敖,就属博主天天有话说了。

延伸阅读:

12/10/2006

银杏树落叶了

Filed under: 个人,所有帖子,旅行 — Ding Feng @ 6:37 pm

上海已经进入深秋,或者也可说是初冬了。今天天气晴好,恰逢周日无事,惦记着本部(上海交大本部,即徐汇校区)里面那片银杏树,想去看看是否跟往年一样该落叶了,于是午后我兜里揣个小相机就去了。

这十几棵银杏树在西大楼的背后,桃李苑对面,这里人迹罕至,很清净,我严重怀疑会不会有很多交大自己的学生可能都不知道本部里面还有这块地方吧,呵呵。

Ginkgo-Tree-SJTU-1

Ginkgo-Tree-SJTU-2

Ginkgo-Tree-SJTU-3

Ginkgo-Tree-SJTU-4

Ginkgo-Tree-SJTU-5

Ginkgo-Tree-SJTU-6

视听要一起讲究,所以也顺便放一首歌,名字就叫做 Ginkgo Tree(银杏树)。这首Ginkgo Tree来自德国的新世纪音乐家 Eddy F. Mueller 在1999年的专辑 Ginkgo Garden: Letters From Earth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在线播放。

[audio:http://www.fengdingcn.org/blog/audio/ginkgo-tree.mp3]

歌词写得不错:

Ginkgo Tree…

There’s a way for us to wander
If you look straight to the east,
Leading back into the garden
To the leaves of an old tree.

“One And Twain” keeps me still wondering,
But it shows a big harmony.
Lead me back into the garden
To the leaves of that tree — Ginkgo Tree!

Ginkgo Tree…

See the leaf, two parts united,
For so long, millions of years
Living thing, stronger than mankind
Did survive fires and fears.

And I know two poles surrond me
In the world, wherever I’ll be.
It’s the same as in the garden
At the leaves of that tree — Ginkgo Tree!

根据中文网站“音乐无疆界”的介绍

银杏,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早的树种,早在2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时代就已经扎根于太古世界之中,有活化石之称。银杏树的生命力极之顽强,在日本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灾灭之后,是最先重现大地的植物,而且毫无受辐射影响的变异情形,实在令人啧啧称奇。正因如此,在日本银杏被誉为”希望的使者”。银杏的扇形对称的叶子,由于其叶子边缘分裂为二而叶柄处又合并为一的奇特形状,又被视作”调和的象征”,寓意着”一和二”、”阴和阳”、”生和死”、”春和秋”等等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和谐特质。银杏叶子也可以看作心型,所以又可以看成爱情的象征,寄予两个相爱的人最后结合为一的祝福。

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深深地被银杏的特质所触动,于1815年9月15日凭诗寄意,写下了短诗”Ginkgo Biloba”,作为向其爱人Marianne von Willemer示爱的礼物。而1993年,同样来自德国的新世纪音乐家Eddy F. Mueller也以银杏为主题,为我们献上一趟绝妙的音乐之旅。

Mueller早在70年代就活跃于德国哈根,曾在Pegasus, Mandrake, Nena(“99 Luftballons”)等多个摇滚乐队中担任吉他、键盘及风琴的演奏。累积了相当丰富的音乐经验后,他于80年代创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Birdy,其后以Birdy的名义发行过11张专辑(包括LP及CD),并参与过逾2000部电影、电视及录像带的音乐制作,成为德国该行业中的佼佼者。1993年,Mueller从一部德国纪录片<Ginkgo, Leaves of Hope>中获得了灵感,并请他的好友–日本女油画家加藤温子(Atsuko Kato)为他的专辑绘画封面,由此完成了第一张以Ginkgo Garden之名发行的专辑<Leaves of Hope>。而3年后Ginkgo Garden的第二张专辑<Secret Call>面世,迅速成为大热。Ginkgo Garden以其独一无二的和谐之音征服了无数乐迷的耳朵,成为炙手可热的New Age音乐家。

链接:

12/08/2006

让你的名字上Google搜索结果头条

Filed under: 所有帖子,本站 — Ding Feng @ 2:45 pm

想知道怎样让你的名字上Google搜索结果头条(或者第一页)吗?那就在本站留言吧。呵呵。

以下为成功案例::-)

utopia

DingNing

Ding+Ning

总结:要么像utopia那样起一个难得一见、不太重名的ID,要么像DingNing那样猛留言、多留言。

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Kadvin同学、luluezhu同学。

反面教材:比较悲惨的有Carol同学,虽然留言数目位居本站前列,但由于ID过于重名,被淹没在网上众多的Carol里面了。

12/03/2006

45%时间在外地

Filed under: 个人,所有帖子,职场 — Ding Feng @ 10:43 pm

最近一个多月出差比较多,走马灯似的去了好几个地方,赶场子似的起飞、降落。

下图中的蓝色块所对应的日期是我不在上海的那些天,而茶色块所对应的日期是我有更新Blog。

2006-Oct-Nov-Calendar

如果用数字说话,正好10月和11月(加上12月1日一天)都是31天里面有14天不在上海,百分比是45%.

由于最近老是处在出行状态,而每次在机场、在机舱又总能至少带来两个小时左右的读书时间,所以近期Blog的话题主要是出行和读书。昨天今天一下子贴出四篇博,补作业的,呵呵。

年关难过啊,所以也就年底出差多,其他月份20%可能都不到。

当当网2006图书年度畅销排行榜

Filed under: 所有帖子,读书|影视 — Ding Feng @ 10:16 pm

快到年底了,各家都在忙着搞年终总结,卖书的也不例外,这不,当当网2006图书年度畅销排行榜出来了。

我来评说评说我看过的,或者还没看但我已关注了,准备要看的书:

职场类

我前一阵子写博推荐过《圈子圈套》和《逃离外企》都名列榜中,其中《圈子圈套2》名次还不俗是第2名,《逃离外企》是第9名,《圈子圈套》系列的作者王强写的另一本书《圈套玄机:职场案例解码》第10名,《修炼–我的职场十年》第14名,而写任正非、段永基、万润南的事的《我与商业领袖的合作与冲突》第21名。

顺便说一下,这几天我看了《输赢》,觉得不咋地,比《圈子圈套》差,这篇评论《输赢–温情脉脉的血战》写得深得我心。

小说

《达·芬奇密码》书居然是第1名,说实话我觉得同名电影挺无聊的,不是我喜欢的风格。《兄弟》是第2名,我看过了,也觉得写得挺无聊的。

文化随笔

天哪,无聊透顶搞索隐派自个瞎琢磨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成了第1名,靠,我无语了。

我倒是觉得第8名《伶人往事:写给不看戏的人看》平客写的推荐贴)是很值得一看的书,我已购得,已经看了几节,作者章诒和是1957年中国第一号”右派”章伯钧的二女儿。

另外,谁要有章诒和的另一本书 《往事并不如烟》,麻烦借给我看看,谢谢。

动漫

这个榜很有趣,第1名是《关于上班这件事:朱德庸漫画作品》,第2名是《可不可以不要上班:弯弯漫画作品》,看来在当当网买书的都是不想上班的主儿,要么怎么这俩漫画书这样畅销呢,呵呵。

漫画就看看电子版的算啦,谁有完整电子版的吗,麻烦发给我看看,谢谢。

旅游

除掉那些旅游攻略类书之外,我觉得值得一读的是第6名邬敬民的书《叫我如何不宰你》,而第12名《旅行的艺术》我已经写过博客介绍过了

而所谓的雅致生活类书籍排行榜基本上等同于小资生活指南书排行榜了。

管理

可圈可点的书不少,比如搞互联网行业的人恐怕都会看看第13名这本《长尾理论》,第17名是郎咸平的《模式:零售连锁业战略思维和发展模式》。

创业

我看过的是第2名《蒙牛内幕》,但我给它评价一般。

思想

我关注的书有第2名《世界是平的》,第16名《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都还没看,正准备看。

顺便提一下,当当还同时出了当当网2006影视、音乐年度销售排行榜

不过,跟书籍排行榜一样,在我看来,销量前茅的不少是垃圾。

Anyway,在堆积成山的垃圾书和垃圾影视剧中淘出值得看的东东,也不容易,所以我才写写这篇。

12/02/2006

The Art of …

Filed under: 所有帖子,读书|影视 — Ding Feng @ 5:08 pm

前一阵子看了《旅行的艺术》这本书,英文原书名叫做《The Art of Travel》。

突然发现但凡叫 The Art of 什么的,好多都是貌似值得看看的。

点击小图到相应书的豆瓣网链接:

《孙子兵法》,牛吧,英文叫《The Art of War》,或者The Art of Warfare.

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作者高德纳(Donald E. Knuth)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退休教授。据说这部书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20部著作之一,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相提并论。

《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作者Eric Steven Raymond是Open Source和Unix领域的大牛。

而这位Guy Kawasaki,曾在1983-1987年在苹果电脑Apple任职布道师(Evangelist,负责产品和品牌的传播,就好像福音布道者一样), 1995-1997年任Apple 的总布道师,后活跃在风险投资领域。他在自己的Blog上弄了好几个The Art of…

其中以6月份这个The Art of the Start”开始(创业)的艺术”尤为出名,彼岸BeyondTheSea对这次演讲写了中文的介绍和摘录

虹桥机场:人等车 首都机场:车等人

Filed under: 所有帖子,旅行 — Ding Feng @ 4:10 pm

到达上海虹桥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出来乘出租车的经历将截然不同。

虹桥机场出来后等出租车的人总是那么多,顺着蛇形的栏杆弯来弯去的排成一个长长的队伍,我一般总要排上25-40分钟左右的队伍才能轮到我上出租车。

首都机场出来,景象完全不同,蛇形的栏杆也不过才设置了两排,等车的人稀稀落落的站着,而等着上人的出租车则一长溜队伍候着,我等2-3分钟就能轮到上出租车。

有一次是晚上8点多到的首都机场,初冬的北京,温度比上海低差不多10度,晚上的空气已经让从上海过来的我觉得异常清冷,哆哆嗦嗦的我赶紧上了出租车。回过神之后,我问驾驶员师傅:”您在这趴了多久才趴到这活儿啊?”师傅的回答让我有点惊讶:”仨钟头了都!”他说他送上一个客人来机场,下午将近5点到的机场,一看眼瞅着到饭点儿了,也是下班高峰时间,这会子要是回北京市区也是正好碰上堵,要是空驶走高速回去还得自个掏十块钱过路费,回到了市区虽说有活儿干,可一堵也就挣不到多少钱,这么一算计哪,得哎,就在机场趴着了,一趴就趴到晚上八点多才候到我这一个活儿。

挺聪明的师傅。

后来跟几个朋友聊起此事,朋友说他问过虹桥机场的出租车司机,得到的回答是他们不需要等那么久才能等到乘客。

所以我的结论是:对乘客来说,在虹桥机场,人等车;在首都机场,车等人

11/21/2006

跪求航班准时

Filed under: 所有帖子,旅行 — Ding Feng @ 11:30 pm

从去年10月到现在大约一个整年时间,或因公或因私,我乘了12次东航航班,10次国航航班(含上海航空和山东航空的),其他航空公司的就比较少,也就南航和海航坐过两三次,这也是因为经常去北京等北方出差,而很少去广州等华南地区出差。

之所以记得这么准确的次数,是因为我有上述每个航空公司的会员卡,每次领登机牌我都登记卡号,所以我现在登录各自航空公司的网站一查详细飞行记录就知道。而国航的会员卡,也可以去登记上航和山东航空的航班,好象他们是一伙的有联盟关系。

拿东航和国航(含上航)比较一下。

免责声明一把:我不是民航专业人士,乘航班其实也不多,而且都是国内航班,所以只是个人的一点主观印象,没有任何准确统计数字予以支持,仅仅是个人的乘机经历给自己留下的大致印象,不能作为任何进一步分析和官方资料的证据。

准时与否

东航准时性很差,我乘坐东航航班几乎十有八九都会延误,无论是从东航的大本营上海起飞还是从其他地方起飞我都遇到过东航延误,而且动不动就延误两个小时以上,广播出来的理由则一般有”航空管制或流量管制”以及”天气原因”两种原因,表现形式有几种:

  • 飞机还没从源头地飞来,登机口外面空空如也,根本就没飞机;
  • 飞机停在登机口,但就是不飞,不让你登机进机舱;
  • 或者让你进机舱了,但就是不滑行,或者滑行了一段又停下,就是不起飞。这种情形最可恶,因为进机舱之后人就只能蜷缩在局促的经济舱座位里面(我没坐过头等舱的宽大座位),而不起飞就没有饮料供应,因此还得口干舌燥的忍受发动机已经发动的轰鸣声,所以说这种情形最可恶,我就很不幸的在东航航班碰到过好几次这种最可恶的情形。

相比之下,似乎国航系列(含上航)的航班比较准时,几乎没有让我刻骨铭心、怀恨在心的国航系的延误记忆。

饮料丰富与否

在这一点东航明显好过国航(含上航)。果汁、咖啡、茶、矿泉水什么的东航一般都有,而国航(含上航)经常只有白水和茶,甚至每人发330毫升的那种一小瓶矿泉水就完事。主食我就不说了,反之飞机上的饭都不咋地。

空姐漂亮与否

在这一点东航和国航(含上航)差不多,都不咋地,而且我觉得似乎都有日益大龄化的趋势,见到体态臃肿、浓妆艳抹的老空姐越来越多,或者应该称之为空阿姨?只坐过一次海南航空的航班,印象中似乎空姐挺漂亮。

也不想再比较别的指标了。无论如何,第一条准时与否,是出行的人最看重的指标。

哎,为了准时,以后我不敢订东航航班了– 我宁可忍受上航只发一小瓶矿泉水喝。

本来写到这里可以结束了,但我想古语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因此我用Google Blog Search搜索东航、国航这样的关键词,看看别人的博客是怎样评说的,还真搜到几篇。

这篇《2006年9月14日》深得我心,呵呵,因为这位博主的经历从侧面证明了似乎确实是东航容易延误:

东航服务有三大特色,不靠登机桥、误点、取消航班。

工作人员递过一张纸来,是东航专门为航班延误之类印制的通知,32开大小。这种东西也算希罕之物,抄一段在下面给他们做做宣传,”亲爱的旅客:因中国空域交通繁忙,当你所乘坐航班的机长向机场控制塔提出起飞信号后,有可能出现因空中交通管制导致航班延误的情况。但你所乘坐的航班并非单独受到影响,其他公司飞往同一目的地之航班也将发生同类情况。一般情况下,航空公司无法预知此类延误及延误时间……”。寥寥数语,机关无限。首先,原因不在我,空域交通忙,人家要交通管制;其二,不是我一个受影响,大家脚碰脚,不信你自己去打听;其三,我也无法预测。

我问工作人员,东航印刷这种东西,是不是说明经常延误或取消?他连连点头称是。那么其他航空公司也经常延误取消吗?比如隔壁柜台的国航?还有上航?他说国航很少发生,上航他没有听说过

江湖上传说,原来的中国民航CAAC(Chinese Airline Always Cancel)改组后一分为三,国航、东航和南航。国航继承了外观,所以国航是唯一可以在飞机上喷五星红旗的民航公司;东航继承了内涵,作风不变。亲身体验,此言不虚。

而这篇《2006/11/18 国航 PK 东航》则只从服务角度说,觉得东航比国航好,博主甚至说”此次飞行,我对国航的各项服务都十分失望,下次我也不会选择国航。”

这篇《航班延误之一:飞机故障》写得挺专业,估计博主是专业人士。

这篇则是财经评论了:《中国企业家》杂志 2006年08月29日 东航危机调查

无论如何,我的个人经验告诉我:为了准时,以后我不订东航航班了:我真的宁可忍受上航只发一小瓶矿泉水喝,或者上航服务态度再差也行,只求你准时放我飞走。

套一句论坛时髦用语(其实下面这话还真挺BT,呵呵):”赤身裸体在冰天雪地转体720度后空翻向后翻腾两周半跪玻璃渣跪求”,跪求你准时放我飞走吧,求你了。//bow

11/12/2006

《旅行的艺术》适合在旅途读

Filed under: 所有帖子,旅行,读书|影视 — Ding Feng @ 11:26 pm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

像我上篇博客里面提到的《圈子圈套》,因为是小说,有故事情节,会吸引读者希望赶紧把它看完看到结局,好知道洪钧和俞威这两大销售斗法到底谁赢了啊,所以《圈子圈套》是适合有一大段空闲时间的时侯看,比如周末的午后或者晚上,泡杯茶,坐在灯下或者躺在沙发上,两三个小时的大段时间,不间断的看完。看这类书如同看情节跌宕起伏的电视连续剧。

顺便说一下,我看电视剧一般是喜欢把全部集都下载或者买张碟,一口气花两三天从第一集看到最后大结局,这种看法坏处是总是滞后,总是听别人说什么剧好看我才去下载或者买碟,而好处是不用忍受电视广告,而且一次看个爽看到结局。

而有些书,不适合这样狼吞虎咽只盯故事情节的看法。比如这本《旅行的艺术》(英文原书名叫 The Art of Travel)

实际上如果真用连续大段时间,比如两三个小时,想一下子看完这本《旅行的艺术》,反而容易让人觉得味同嚼蜡(在王建硕的博客里面看到他说:车东夫妇曾经抱怨这本书节奏太慢,读起来吃力。),因为这本书是个英国老外写的,而作者又时常列举诸如诗人波德莱尔、小说家福楼拜、画家凡·高、科学家洪堡、政治思想家伯克……这样的名字,对一般的中国人而言,比如偶这样的,如果没有仔细研究学习过欧洲文化艺术历史,这些名字对我来说只是”哦,知道,好象听说过”,但具体这些人有过什么艺术成就,我还真说不上来(唉,要被BS了,呵呵)。

我是这样看完《旅行的艺术》的

  • 在候机厅无聊等待航班到来的半小时看这书,然后合上书去排队登机;
  • 等坐进机舱座位安顿下来,可以再拿出来翻它十几页,空姐送上午饭了,合上书吃个饭;
  • 气流颠簸,飞机晃荡,合上书闭眼休息一下,待会平稳了,继续看它几页……
  • 出差在外地,白天忽悠和反忽悠客户一天,晚上回到宾馆,入睡前翻上几页……
  • 坐火车,甚至坐地铁的时侯,也比较适合看这本书。

《旅行的艺术》是一本很有意思(用比较酸的词,可以说是很感性的书)的书,它不是旅游攻略,实际上是讲作者在旅途当中的所思所得和感悟,说得不敬一点也就是作者的胡思乱想,呵呵,只不过他的胡思乱想还挺有意思,而且在旅途当中看他的胡思乱想,经常能够会心一笑,因为你会觉得:嗯,呵呵,的确是那么回事。

比如说我出差旅行,晚上在宾馆里面,我一边看着《旅行的艺术》书里面这样的文字:

“旅馆的房间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摆脱思维定势的机会。躺在旅馆的窗上,室内极静,偶尔听到酒店内电梯快速上下所发出的声响,此时此刻,我们可以忘却到达之前的一切劳顿,任思绪驰骋,品味自己曾经拥有的辉煌和曾遭遇过的落寞。面盆边用纸包着的小肥皂,小吧台上陈列的小瓶包装的酒,承诺整晚提供送餐服务的菜单,以及二十五楼下平静而又有些骚动的陌生城市的夜景等等,这全然陌生的环境能促使我们从一个新的高度来省察我们的生活。”

这样的描写(称之为细腻?还是小资?还是做作?还是酸气?)在书里到处都是(我懒得自己输入打字,上面这段书的文字是从mvm那里Copy来的)。当我看到上面这句”室内极静,偶尔听到酒店内电梯快速上下所发出的声响”的时侯,我还真的是在夜深人静时侯,一个人躺在酒店的床上,同时听见外面走廊里有大概是刚来入住的客人拖着拉杆箱行走和开门的声音,呵呵,这种 在旅途当中和书的作者一起感受旅行的感觉,着实是很有趣。

按我的理解,《旅行的艺术》最适合在旅途当中看,也适合断断续续的看,更适合多次重复看:你可以今年看看,甚至没看完就扔在书架上摆着,明年什么时侯要出行了,再把它拿出来放进行李箱里,继续看。

以下是一些书评的链接,但我建议最好是先看完书,再看这些书评,因为感性的书,说实话看书评是没什么帮助的,它不是小说,看小说书评可以让你提前知道大概的故事情节以决定你是不是感兴趣想看。感性的书,给读者的感觉是非常主观的, 每个读者可能都有自己的非常个人化的主观感受,如同旅行本身,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季节,给不同的旅客也带来完全不同的主观感受。

《旅行的艺术》这本书在豆瓣网很热门,豆瓣成员的书评就有38条,有237人正在读,705人读过,而想读的还有1381人。这里顺便再推论一下,这些数字能说明什么呢?我觉得说明《旅行的艺术》很合豆瓣网成员的口味,或者说豆瓣网的成员大都比较小资,呵呵,因为《旅行的艺术》这书也挺小资的。

延伸链接:

对了,不知道谁有英文原版的这本书?我有兴趣读读它的英文原版 The Art of Travel。

11/09/2006

做销售的人写的书

Filed under: 所有帖子,职场,读书|影视 — Ding Feng @ 11:20 pm

本帖推荐几本书,恰巧都是做销售的人写的书。

我自己虽然不是销售,但这几年我一直和好些销售同事共事,也参与过一些销售项目。我听一位资深的销售同事说过,一个好的Sales(销售)应该具备以下几点:

  1. Aggressive(积极的、大胆的、积极进取的,好斗的, 敢作敢为的, 有闯劲的)。要能够自己主动发现新的销售线索(Leads),并且深挖进去,成为有希望的商机。如果不能自己找到新线索、只能依靠别人告知线索的销售,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善于跟进(Follow)的销售,但就不是一个能开拓新的疆土的开路先锋大将了。
  2. 亲和力。销售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甚至包括你可能内心里不喜欢的人。如果和什么陌生人都能酒过三巡之后称兄道弟,呵呵,这个亲和力就比较好。但亲和力和第一条Aggressive有时候是矛盾的,因为太过Aggressive的人,往往生性太好斗,以至于说话做事咄咄逼人,这样的人往往很难有亲和力。两全很难。
  3. 头脑清晰,做事有条理,逻辑思维也要强。这样的人能够在一个复杂的项目中掌控复杂的局面。例如一个项目里面,可能局长是竞争对手的人,也有一定实权的副局长是另一个竞争对手的人,只有负责技术的处长是你的人,怎么办,在这样的面对各种竞争对手争相搅混的局面里面,你是否依然能够条理清晰知道该拉拢谁、该打击谁,该什么时侯释放什么烟雾弹去迷惑对手让他们出错牌,该什么时侯主动退让以求更大利益,而什么时侯又必须强硬……形势很复杂,头脑不清晰怎么行呢。

扯远了,呵呵,还是说说这几本书吧。

(more…)

« Newer PostsOlder Posts »

Powered by WordPress